从企业信息数据泄露看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发布时间:2020-01-01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不仅仅只是企业在重视数据信息安全,越来越多的个人隐私问题也同样遭遇威胁,大数据甚至比你还了解自己,科技革命带给我们不仅是时代的进步,还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对数据信息安全的巨大挑战,那么,我们在享受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带来的高效与便捷的同时,要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个人信息数据安全

我们先来了解大数据的“4V”特征是什么?大数据因其规模大(Volume)、数据处理快(Velocity)、数据类型多(Variety)和价值大(Value)的“4V”特征改变了国家管理和社会生活的传统模式,正如当下数据的收集和利用成为不可逆的潮流一样。家庭水、电、煤气等信息的自动抄报,大大提高了人工效率;个人位置信息的利用,对于服务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大数据时代,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其充分利用和自由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泄露将会给基于互联网构建的信息社会带来巨大隐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党委书记吴世忠曾经表示,单一的个人信息泄露会直接影响到个人隐私、社会交往和经济利益;局部性、群体性的个人信息泄露有可能导致网络犯罪和社会问题;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会引起公众恐慌,危及社会稳定;敏感的、跨境的个人信息泄露更会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利益。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消费等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均依赖于海量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而个人信息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据《2017年度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移动网络隐私的泄露主要有手机软件获取、免费Wi-Fi窃取、旧手机设备泄露以及黑客盗取企业大数据等渠道。面对大数据时代严峻复杂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我们分享出一些在公共场所能实现自我保护的一些技巧。

1、“工作机上输入信息,窃密机便原封不动地窃取了;如果把灯光遮住,再输入信息,窃密机便不能窃取。”“两台电脑没有网线连接,在工作机上输入的信息却能被获取;关闭计算机连接的外部设备再输入信息,窃密机就无法窃取了。”鼎普科技副总裁黄玉昆向记者演示了可见光窃密和电力线窃密的两个情景。

2、个人信息过度收集、诱骗收集、隐私政策“霸王条款”等,不仅侵犯公民权益,还导致了诈骗、勒索等诸多社会问题,“一家商场小店盒饭25块钱一份,如果安装它的App会三折优惠,后来发现App要开通用户20多项权限。”对于这次亲身经历,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不禁感叹,这样的操作,几乎“掌控”了用户的手机。

3、面对日益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和安全威胁,加强相关法治建设至关重要。“在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相关法律还较为脆弱,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个人信息采集使用管理方面缺乏明确和可操作标准,导致民事责任的区分不够,长期以来多以追究刑事责任为主。”

4、保证用户信息安全是对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要求,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只要收集用户信息就要承担起保护的责任。

5、网络安全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变革,大数据时代处理好个人信息保护与技术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不能因为担心安全威胁,就把数据封闭起来。”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风险与挑战并存,对此,个人信息保护情况一定会比现在好,但除了个人信息保护之外,还应加强对各领域大数据的安全治理。规范管理数据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的安全保障措施,对数据的收集、流转、运营进行规范管理,避免数据泄露、数据资源滥用,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

华途股份:保护核心数据、捍卫网络安全、中国领先的数据安全方案专业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