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
数据已经成为基础生产要素,
同时数据安全隐患也逐步浮现。
网络安全,
已成为数字时代所有“0”前面的“1”,
数据泄密怎么防?
如何让大数据更安全?
6月29日,在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2019第二届数据安全峰会”隆重召开,1500多位权威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代表共聚一堂,探讨这些问题。
◆◆两位院士怎么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建华
大数据安全比一般信息系统安全更为复杂,需要针对不同的大数据应用,建立相应的安全模型,健全相应的密码技术。
他在大会中提出了他研究的“密码理论”——全同态加密。即通过多个密码系统、密码协议的有机融合,全面解决大数据安全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江兴
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系统或网络空间 “无毒无菌”,现有的安全防护只能期待“后天获得性免疫”。即先经过不断地“亡羊”——发现漏洞,再通过不停地“补牢”——打补丁,以杀毒灭马、封门堵漏等被动的“跟随”博弈的方式来自我完善。
高安全大数据存储不二法门是拟态防御。拟态防御是一种主动防御,解决的是针对漏洞后门的“不确定”威胁。网络空间拟态防御就像一个魔方,通过导入了一类机制——拟态伪装机制,将单一运行场景变换为多余度工作场景,增强防御迷雾;形成了一个效应——测不准效应,可以从机理上阻止试错或者是盲目攻击;最后获得了一个功能——就是内生安全。拟态防御2.0时代即将全面开启,将赋予不同的意义。
◆◆政府机关怎么办◆◆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主任 魏昊
在中央网信办指导下,加快推进数据安全审查,推进个人信息出境安全审查和党政部门云计算服务安全审查工作,规范数据采集、加工、使用、传输、共享行为,以此提高数据安全保护水平,保障个人信息和重要安全数据。
◆◆领军企业怎么做◆◆
数据已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用户即是数据的产生者也是数据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数据价值的受益者。毕马威的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的数字经济占 GDP 总量达到 29 万亿元,预测到 2030 年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将达到 77%。
浙江华途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永胜
通过华途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框架,最后形成数据安全态势感知平台。通过治理体系发现数据的分级分类报告、数据的资产分布报告以及数据的威胁报告、安全策略报告等。针对行业、不同客户、不同场景制定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满足业务数据的重要性以及业务数据的连续性要求、行业数据的监管要求,以及业务数据管控需求。
阿里云安全事业部总经理 肖力
云计算快速发展对数据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服务商确保云平台安全,提供云安全产品让用户更专注数据安全保护。Gartner 数据显示,到 2020 年,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公共云的安全能力将帮助企业至少减少 60% 的安全事件。
记者 | 陈静怡
编辑 | 林常青
来源 | 网信办